基金会动态

下城区老年基金会2013年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14-05-21 浏览:2537次

2013年是全面落实党的十八精神的开局之年。区老年基金会由于党政关心、上级支持,理事会和全体工作人员发扬团队精神,坚持以改革创新探路,以民主法治护航,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确保基金正常运行,较好地完成了去年工作要点中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
一、着力攻坚克难,确保基金筹集
基金是生存的命脉,也是基金会的活力所在。俗语说基金是从事公益慈善事业的本钱。可去年在基金的筹集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遭受了意想不到的生存危机。(本会创建初期、自筹资金购买的沿街商品房,是我们增值的重要来源)。2013年受大环境的影响,租赁我会房屋的服饰有限公司生意清淡,经营亏本,数月欠租并要求提前终止协议。这关系到全年70%以上收入,使基金会面临“断炊”的困境。由于武林路租房价格高,招租难度大。面对困难,基金会一班人坚持“以善为乐,苦亦是乐”的理念,团结一致,群策群力,决定改变两家房屋联合出租模式为独立租赁。我们一方面说干就干在最短时间内进行营业房二楼扶梯重建和舞厅的移位,完成房屋结构的改造。另一方面忘记年龄、忘记疲劳,广集信息、多方奔波,终于在区政府及有关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重租成功,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保证了基金的正常收益,保障各项公益项目的正常运转。同时,去年又遇到300万货币基金委贷到期,理事会及时讨论,按照合法、安全、有效的原则,重新选择收益较好、安全系数较高(风险等级低)的项目。两者收益平均达75%以上。此外,继续按照自愿原则争取单位、个人捐赠达13万元之多。经过以上努力,我们终于克服了重重困难、转危为安。
二、以孝亲敬老引路,优化三个公益品牌
结合十八精神学习贯彻,继续深化以孝亲敬老为主题的“三大”、“两不等”教育,既贴近老人实际又体现公益慈善特色;既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弘扬孝道和崇德向上的做人之道。通过大会宣讲、校刊宣传、畅谈感受、落实行动、好人好事不断涌现,三个公益品牌得以不断优化。
由基金会建造创办的下城老年活动中心,每天迎来近百名来自市区的老人。基金会为活动中心全额提供日常维持经费,去年专项列支改建舞厅,做到实用、美观、安全,为老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工作人员用爱心和亲情服务老人,让老人享受快乐,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由基金会创办全额资助办学经费的下城老年大学,经历了二十年的发展历程,已成为多班级(24个)多门类(15个学科)多学员(898名),有较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和完善的管理制度的,是深受老人青睐的老年教学场所。今年又以参加非营利的社会组织评估为契机,健全了校务会,在坚持重大问题集体讨论的同时,建立了多方听取意见,加大民主决策的制度,向工作有序、管理规范、服务优质迈进了一步,初评为AAA级。
由基金会兜底线、扶贫困资助地区生活特别困难老人的公益项目,已成为区“9064”养老模式的重要补充,共助养老人100名,每人每年助养金1500元,全年支出15万元。2013年12月召开的理事会全会决定,“扩面”、“增资”加大助养老人力度。即助养人数扩大至120名,助养金额增至年每人1600元,全年支出19.2万元。
另外,为探索老年人吃饭难开展的资助老年就餐点的试点工作,在朝晖大家苑社区有序推进。去年资助5万元使老人得到了价格优惠。并尝试聘请务工为体弱患病老人提供送餐上门服务。对下城老人公寓和吴牙巷敬老院继续坚持资助和节日慰问。综上全年公益支出838772.63元,占上年总收入的70%以上。
三、维权法治护航,增设公益项目
去年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出台,本会在组织宣传的同时,基金会预算出资10万元,发起为地区70岁以上老人开展遗嘱免费公证的公益服务项目。由区老龄办、区司法局牵头,公证部门配合,朝晖街道试点,得到了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和重视。区委书记批示,区人大主任在启动仪式上讲话,分管副区长召开有关部门、街道参加的会议,开展了老年法宣传周活动,试点工作正在进行中。
2013年对下城老年基金会来说是不平常的一年,遭遇困境,坚强面对,齐心协力,攻坚克难,成绩来之不易。但还存在问题和不足。“人老、钱少、规模小”是我们发展的瓶颈。只能是“重整河山待后生”。现在思想要创新、工作要开拓、班子人员要相对年轻。十八届三中全会为社会组织营造了良好环境,我们要以评估为动力,努力成为老人满意、社会满意、政府满意的公益慈善组织。